见到皇帝愿意听自己多说几句,王大头打开皮包,从里面拿出个鲸鱼皮封面的小本子,翻开摊在桌面上,一边说一边看。
“可乘之机?坐下慢慢说,说仔细些。”
看到这副做派,洪涛反倒不敢轻视了。王大头的记忆力非常好,通常情况下进宫汇报都是脱稿,只有涉及到特别详细且复杂的数据时才会翻看材料。
眼下居然要一边说一边看资料,这就说明他对内容也不是特别熟悉,而且事先没做足准备,属于临时起意,或者叫灵感。
“是……在奥斯曼帝国之前,阿拉伯地区的霸主叫马穆鲁克王朝。它的疆域包括埃及、地中海东岸和红海两岸。奥斯曼人正是打败了马穆鲁克王朝之后,才主导了阿拉伯地区的话语权。
不过正像万岁爷所讲的那样,一个国家之内民族构成太复杂,又没经过有效同化,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奥斯曼帝国看似很强大,实则内部危机重重,主要就是民族问题。
在阿拉伯半岛的腹地和东部,存在着很多部落。他们基本都敌视奥斯曼人,并时常发生武装骚乱。只是这些部落大多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规模,不等奥斯曼人出兵镇压,就被半岛西部投靠奥斯曼苏丹的部落打败了。
但在埃及的情况并不一样,马穆鲁克王朝虽然灭亡了,但马穆鲁克贵族们并没有跟着一起消亡。他们大多成为了奥斯曼苏丹任命的官员,负责当地的治安、税收和军事。
奥斯曼苏丹采取的管理方式与万岁爷完全不同,他每征服一个王朝、国家或者族群,都会要求对方宣誓效忠,然后任命土耳其贵族担任总督,叫做帕夏。
在帕夏下面还有贝伊、瓦利和埃米尔,都是由马穆鲁克贵族和埃及本地族群首领担任。奥斯曼苏丹基本不插手当地的管理,只要求按时缴纳税赋。”
(本章完)
第1108章 灵感
“属下以为几率不大,萨菲沙赫为人暴虐,登基之后几乎杀光了王室里的王子,还对有功之臣进行了清洗。这样一来王位暂时是巩固了,可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军队指挥却人才乏善可陈。
反观奥斯曼的穆拉德四世,虽然在对待手足方面也和萨菲沙赫如出一辙,还诛杀了大穆夫提,引起很多穆斯林乌理玛的不满,但在军事和政务方面明显比萨菲沙赫强一大截。
即便波斯人把巴格达的城墙加厚到了八米,护城河挖得又宽又深,没有一位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的将领统帅全军前去增援,在火炮面前任何坚城都很难坚持太长时间。
现在波斯人中就找不到这样一位将领,都被萨菲沙赫杀光了。剩下的不是过于年轻气盛却缺乏大战经验,就是昏庸无能垂垂老矣。
如果波斯军队不能在奥斯曼人抵达巴格达城之前做好准备,面对数倍于己的奥斯曼大军,这场仗的最终胜利者很可能是穆拉德四世。”
王大头显然是有备而来,没做太多思考就把两国的优劣都阐述明白,还做了比较。结论对波斯很不利,主要是不太看好波斯的萨菲沙赫。
“要是顾问处的情报没有太大偏差,朕也同意你的分析。现在问题来了,假如帝国不直接出兵,有什么办法能帮波斯人守住巴格达城吗?”
在西亚各国的问题上洪涛真没什么过人之处,前几辈子在美洲、欧洲、非洲都混过,唯独没怎么去过西亚,更没对其历史深究过。
即便这几年通过顾问处和海军统计司搜集来的情报好一顿恶补,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出各方的优劣,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做逻辑推理。
“波斯军队成员很复杂,大半采用临时征召方式,识字率不高,接受新武器和新战法的能力不足。
库尔德人倒是很好战,可他们生性散漫、纪律松懈,即便拿到火枪也不愿受制于队形,更喜欢像蒙古骑兵那样冲锋,短时间内难以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