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自己能取而代之,中玉兹各族就会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谁不乐意让本族多捞点好处呢,族群壮大了自己的底气才足嘛。
为了这个并不是特别确定的可能性,艾斯木汗愿意再多投入一些本钱。但牧人并不傻,时刻也都在算计着对方。
假如能借此机会再多交换来几千条火枪,中玉兹各族的地位不用全靠大明军队扶持照样会很稳固。汉人谚语说的好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兜里有!
“哎,第二批2000条火枪你还没收到吗?”听闻此言,黄太极差点拍案而起。这可是国之重器,整整2000条啊,怎么能凭空消失呢!
“2000条……我向真主发誓,除了那1000条之外再没有看到火枪的影子。只是在2个月前,大汗让人送来了50箱子弹,说是将军吩咐的。”
艾斯木汗更激动了,直接就站了起来满屋子转圈,捂着胸口指天盟誓,坚决没有看到这批火枪。
“哦,那可能是杨吉尔汗搞错了。本官这次离开京城时特意向陛下多要了3000支火枪,打算分给大玉兹1000支,中玉兹2000支。毕竟你们要顶在前线,多分一些很合理。
但我走的匆忙,没有和运送枪支的轨道车一起。按理说这批火枪应该是先顺着轨道运到安集延存放,再由大明陆军押送西运。
我不在,安集延的守军可能是不清楚火枪的具体去向,没有再继续启运。这好办,待我写份手令,你差人去安集延领取就是了。”
黄太极闻言先是愣了愣,然后一拍大腿好像明白了什么,敲着脑袋满嘴工作疏忽,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本章完)
第1397章 哥萨克与哈萨克2
艾斯木汗就是新生代的中玉兹首领,在他哥哥塔吾克勒汗死后开始与大明帝国增加了接触,去年还亲自率队到京城朝贡,顺便看看大明帝国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富、那么强。
有没有呢?他没说,但在听闻俄罗斯军队有可能东侵之后,抢在杨吉尔汗之前率先表态,欢迎大明帝国军队入驻中玉兹,并愿意拿出2000名最精锐的骑兵并肩作战。
在得到了1000条火枪的馈赠之后,又把进驻突厥斯坦城的大明骑兵草料都给包了。听上去1000条火枪好像不多,但在哈萨克汗国内部还真没有成建制的火枪骑兵。
他就靠着1000名火枪骑兵,在与小玉兹部落的摩擦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一举将争夺了几十年的一大块草场硬生生抢了过来!
与先后表态坚决站在大明帝国一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共同抵御欧洲联军入侵的大中玉兹不同,小玉兹的首领阿里木乌勒汗始终没表明态度,只在刚发现欧洲联军东进时派族人报了两次信儿,然后就失去了联络。
至今为止,小玉兹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艾斯木汗为了不让部族遭到损失,提前把与小玉兹接壤的几个部落全劝到了东边,只在锡尔河下游留下些小部落的年轻人继续放牧,其实是当做前哨站用。
“汉人有句谚语,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远道而来都是客,你才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善良的主人碰到了凶恶的客人,总不能光指望客人出头主持公道对吧?”
年近半百的黄太极与跟随洪涛翻越青海高原时相比体态略显粗壮、相貌老了很多,但性格城府方面也更沉稳了。
与汉人军官不同,他更理解少数民族首领的心理活动,相处起来也更自如,既不显得高高在上也不会刻意逢迎,凡事都是有一说一,先把利害关系摆明了再聊感情。
“将军高抬了,杨吉尔汗才是汗国主人,我只不过是替主人宴客的。”少数民族首领们还就吃他这一套,主要是说什么能马上听懂,太绕了不仅达不到保留情面的作用,还令人恼火。
“此战过后就该变一变了!大中小玉兹都是如何对待大明军队的我全程亲历,会一五一十禀明陛下。圣君的脾气你们也该有所了解,最恨首鼠两端见利忘义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