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中了埋伏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249 字 3个月前

然而就是这最后的150米,成了令人难以逾越的天堑。敌人的队伍中突然亮起了无数个光点,瞬间就变成了小太阳般的明亮刺眼。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咣咣咣咣……”

不等翼骑兵们控制好受惊的马匹,旷野中就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和炮声。暴露在光亮中毫无遮挡的骑手和马匹成了天然的靶子,被一层又一层扫倒。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翼骑兵们的骁勇了,只要开始冲锋,无论发生何种情况几乎没人停止和变换路线,哪怕前面的同伴纷纷倒地,后面的骑手仍旧瞪着眼、咬着牙,奋力打马向前猛冲。

经过无数次作战总结,翼骑兵们汲取了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清楚一个道理。

骑兵冲锋靠的就是气势和速度,如果失去了这两点,不光打不过骑兵,连面对步兵时都要受欺负。咬紧牙关,不畏生死,冲过去就是胜利!

但凡事总有例外,这次的敌人显然没走寻常路。他们的射击频率太快了,射程和准度也太高了,再加上那些发射葡萄弹的缺德火炮,八成以上的翼骑兵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不过还是有些骑手冲到了刺杀距离,怒吼着把枪尖送进敌人的胸膛。只可惜迎接他们的不是胜利,也不是敌人的慌乱,而是致命的弹丸。

那些穿着单薄衣物、几乎没有甲胄护体、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人,在来不及重新装弹时,面对呼啸而来的战马和明晃晃的枪尖不跑不躲,马上扔掉手里的火枪,又从身侧端起另一支比较短的火枪。

它有两根摞在一起的枪管,长短类似骑兵常用的卡宾枪。但比卡宾枪缺德多了,一喷就是一大片,而且喷完一下马上又能喷第二下。

只要被它指上,30米之内不用瞄准大概率会中弹。此时骑手们身上的铁甲、锁子甲、链甲都如同虚设,中弹必穿,连人带马都躲不过去。

(本章完)

第1412章 中了埋伏

“啧……看来他们并没把主力放在这里!”

不光塔塔里诺夫将军很失望,布图尔林元帅同样怅然若失。不过根据他收集到的情报,明军不应该如此废物,那就说明此城的防御力量中明军数量很少,大多数还是由哈萨克人充任。

这样就比较说得通了,哈萨克人没见过如此大阵仗,本身又不善守城,眼见城外攻势凶猛,赶紧出城跑路是唯一选择。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攻城的哥萨克骑兵之外,还有一支更凶悍的骑兵正在暗中等着。想在大平原上躲开追杀几乎是不可能的,战胜更是妄想。

只要出了城,大部分人就都见不到明早的太阳了。翼骑兵除了作战勇猛之外,还都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面对异教徒敌人时杀戮很重。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两支军队交战时,如果互相比较了解,这场仗比拼的就是硬实力了。谁也别想和谁玩招,更不要惦记着投机取巧。

如果双方都有部分了解,又不太详尽,一般会先进行反复试探,在交手过程中仔细观察对方的习惯和强弱,以期从中找到弱点。谁能占据战场主动权,主要看双方主帅的脑子和眼光。

以上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太戏剧化的场面,最怕的就是一方知道对方穿什么颜色的裤衩,另一方却看不清敌人的外衣颜色。

还有最最最可怕的,这一方不光看不清对手,还久负盛名,放不下身段去按部就班的耐心试探。一旦遇上了这样的场面,就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结果。

很不幸,波立联邦此时就陷入了这样的场景。他们在欧洲是交口称赞的强军,只要出动大概率获胜,还经常以少胜多。

而大明帝国和大明军队远在万里之外,成名时间很短,就算有过几场胜绩却缺乏足够多的见证人,大多来自口口相传,缺乏细节很难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