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劝降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232 字 3个月前

在正义的外皮之下,真实目的就比较龌龊了。第一是权,打击奥斯曼帝国在两河流域的势力,消弱其控制权;第二是培植代理人,以此种方式扩张和保护大明帝国在此地的利益。

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权和利。啥正义不正义的,没有利益驱使,谁会不远万里舟车劳顿的跑到别人地盘上拼命玩。

但该怎么站住脚、扶持谁来当大明帝国的代理人,是个很复杂的课题,处理起来可能比作战还麻烦。玩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玩不好,很可能养虎为患。

眼下能担起此重任的只有一个人,王大头。他在西亚地区不动声色的耕耘了好几年,连埃及马穆鲁克贵族都能策反,人脉不可谓不广。

只是不知道他现在人在哪里,是否还活着。穆拉德四世连亲兄弟和功臣们都是说杀就杀,对于一个煽动叛乱的外国人应该不会太客气。

想把他救回来只有两种可能,一软一硬。软的是外交手段,礼部已经在着手实施了。一方面通过波斯人与奥斯曼朝廷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请英国人出面,以利诱之。

硬的是人质交换,只要能抓到比较高级的奥斯曼将领,就可以和穆拉德四世讲条件。他虽然性格暴虐,却不是蠢笨之人,掂的清孰轻孰重。

“万岁爷,咱们找的阿拉伯通译怕是当不成说客,此时想要说服守军投降,外人极难奏效,必须找能让守军将领信任之人,最少也应该熟识才好。

学生以为那些葡萄牙人说不定能担此重任,但需万岁爷首肯给他们些甜头,比如法外开恩,允许人员和船只离开此地躲避战火。”

金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沉默不语状态,看上去很闷,存在感很轻。但他的理解能力一点都不弱,很准确的把握住了皇帝的意图,然后还提出了具体实现途径。

(本章完)

第1161章 劝降

“朕之前就说过,这里的指挥官是个聪明人。现在还要加上果断和勇敢的评价,面对失败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担当,朕还是有点轻敌了。”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洪涛也很懊悔,如果不是被奥斯曼人的防御工事羁绊,应该一开战就派兵溯河而上抄后路。

没想到不是借口,古人不是说了,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做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任何一处想得不周全都有可能让战况产生变化,必须引以为戒。

“陛下,敌军跑不远。根据陆军参谋部的情报,上游70公里北岸的穆罕默拉是个市集,连城墙都没有,还要渡河,不宜坚守,只有巴士拉城才能落脚。

如果情报没有偏差,沿途水深足够,百公里距离乘船一昼夜可达。这点时间无法挖掘太多战壕,趁敌立足未稳,连巴士拉城一同拿下!”

皇帝都开始自我批评了,在场的军官们都不敢再找理由辩解。还是丁顺有策略,不提之前的失误,先聊眼下该怎么办。

“你们以为呢?”洪涛环视了一圈,没说成也没说不成。

“……陆军参谋部以为可行!没有了战壕依仗,奥斯曼军队的实力会大打折扣。既然他们擅长挖掘隐藏,那我们就不给他们挖掘的时间,以快制慢,逼其与陆军野战。”

军官们没马上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先小声交流了一番,最终由丁顺做总结。

“海军这边呢?”洪涛还是没做决定,又把目光望向了海军副参谋长白帆。

“……内陆风向不比海上,弱且方向不定,若是风力不足一昼夜怕是难以达到。好在巴士拉城距海不算远,战舰和武装货船应该能够抵达……三日为限。”

白帆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和几个海军参谋一顿交头接耳,总体上同意陆军的计划,但在时间上需要宽限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