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确实没能力、也没打算踏足欧洲,但忽然有了个小灵感。由于距离、宗教、民族等问题,大明军队不可能长时间大量滞留在西亚地区,不管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代理人,打完了就得离开。
如果能得到这些投降的近卫军团将领效忠,那岂不是等于有了一大批现成的代理人。忠诚度嘛……其实叛徒的忠诚度要比普通人更高,再把他们的家人控制住,还能再高些。
再说了,这些军人并不是叛徒,他们用生命保卫国家,面对实力占优的敌人死战不退,算不上英雄也得算合格的士兵。是奥斯曼帝国抛弃了他们,难不成被抛弃了还有罪?
“……他们不太相信皇帝陛下能打到鲁米利亚。”
最忙的不是近卫军团军官和洪涛,而是通译,每翻译一句话都要使劲儿想,生怕惹怒了皇帝被治罪,越怕事儿还越多,话题也越来越危险。
“朕的军队确实不会去鲁米利亚,但可以用抓捕到的奥斯曼官员和贵族交换。法奥港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巴士拉、巴格达、大马士革等一系列城市。一换一不成,可以三换一、十换一,穆拉德四世应该会答应的。”
按说大军的行进路线属于机密,不该向外人透露。但也有例外,比如现在。在两河流域总共就这么几座城,想去别的地方也没有,攻守双方下的都是明棋,谁也没法出奇制胜。
“他们愿意相信陛下的宽容,自愿作为攻城部队为明军开路!”通译已经汗流浃背了,时不时用埋怨的眼神瞄向金圭,估计事后必须得加钱,否则就不干了。
“那倒不用,明军没有驱使炮灰冲锋的惯例。但朕需要情报,越详细越好。王承恩,把汽灯点亮,摆上桌椅纸笔,再去拿些吃食来。”
此时洪涛才正眼多看了这名近卫军团将领几眼,勇气可嘉嘛。巴尔干地区号称欧洲火药桶,看来不仅仅是地缘问题,也和当地人的性格有关。太凶悍,一言不合就以死相拼,再加上宗教搅合,不火药桶才怪。
(本章完)
第1162章 劝降2
“朕倒是把他们给忘了……你说的没错,就算葡萄牙人和守军将领不熟,应该也能在城内找到合适之人。
这样,明早让海军派人护送你到码头通知那个、那个啥商务代表,如果能办成这件事,朕不光允许他们的船和人离开,还会派兵保护此地的仓库和货物不受战火波及,并在战后依旧允许他们在此处经营。”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不是金圭提醒,洪涛真把法奥港的葡萄牙商人给忘了。好在这时候也不晚,既然葡萄牙人是法奥港的实际控制者,肯定与当地人很熟,说不定就有人能与守军将领搭上话。
“事不宜迟,学生连夜就带着向导去试试!”
“……也好,注意安全。记住朕的命令,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允许离开码头入城。”洪涛想了想,好像也没太大危险。
眼下法奥港除了城南的战壕区基本上已经算被攻下了,尤其是靠近码头的一侧海军战舰可以自由来去。估计城内的葡萄牙人应该也知道守军突然逃走的消息了,不敢耍什么手腕。
葡萄牙人确实没敢耍手腕,当他们听说皇帝允许船只和人员离开,还能保护仓库和货物安全之后,二话没说就跑进城里找人去了。
地头蛇有地头蛇的优势,不到一个小时就找来了三名本地族群首领,都与守军将领认识,也都愿意出面当说客,条件是保护他们的家人不受战火波及。
实际上明军根本没有清洗法奥城的打算,金圭连皇帝都不用请示就可以当场拍着胸脯答应。还提出了奖励手段,如果能说服守军将领放下武器投降,不光家人会安全,连家产带族人都能受到保护。
自古以来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了这么大的利益,葡萄牙人马上焕发出无穷动力。天还没亮,洪涛就被王承恩给叫醒了。
“万岁爷,守军将领愿意接受投降条件,但他有个要求,必须由万岁爷当面承诺才肯信。”
能让王承恩大半夜把皇帝吵醒的肯定是大事,帐外等候的不光有金圭,还有一名卸掉了盔甲的奥斯曼近卫军团军官和两名阿拉伯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