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货物偷偷运往需要的大名手里,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建立起来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其成员遍布九州和关西的几十家大名。
这些大名参与了走私贸易,等于同犯,多多少少就会向着对马藩说话,进而小幅度影响了德川幕府的一些政策执行。
另外宗义成也是个有脑子的人,他让大明商船摘下了日月旗挂上朝鲜李朝的旗帜,对外称是在和朝鲜贸易。不光不违反幕府的规定,还算积极配合,应该奖励。
再有就是他愿意拿出一部分收入去江户打点,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说得出名字,幕府里的很多实权派官员都会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孝敬。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口不骂送礼人。只要拿了,必然要替对马藩说话,因为即便把对马藩搞掉也不会捞到更多好处,而留着宗义成反倒是张长期饭票。一顿饱和顿顿饱的道理,官员们拿捏的最精准了。
最后就是大明帝国的影响力了,或者叫威慑力。德川幕府里的大多数官员,心里都明白对马藩的货物是从哪儿来的,也都清楚大明朝廷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
在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情况下,有些事最好不要摆到桌面上让人下不来台。真把大明商人驱逐了,那位据说把商人当干儿子的大明皇帝保不齐真派舰队来日本转圈,到时候不光城市变成了废墟,搞不好幕府都得被推翻。
可德川幕府的忍气吞声并没换来真正的和平,在洪涛眼中,大明和日本也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对马藩就是他下的一步闲棋。
没用的时候权当是给江浙地区商人提供了货物倾销地,有用的时候马上就能起作用,时间拖的越长,宗义家族就陷得越深,连说不的能力都没有了。
(本章完)
第1222章 羽化2
景阳皇帝重道抑佛,中外皆知,即便是皇家寺院也难逃其魔爪。大谷光道正是因为看不惯景阳皇帝打压佛教才毅然决然抛弃了优厚待遇,返回日本弘扬佛法。
但景阳皇帝比较喜欢他,经常一起下棋,所以临行前特意下了一道圣旨,允许其以海贸筹集钱款,在日本重新修建寺院,并赐名光明寺。
有了这张圣旨,大谷光道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与大明进行贸易了,至少在大明海关那边是承认的。
至于说日本幕府承认不承认,本来不想承认,可是派遣使节入贡之后又私下里承认了。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知道的人很少。
不管因为什么,反正光明寺可以进行海上贸易是板上钉钉的。寺院还没建好呢,就有两艘大海船停靠,各种货物和建筑材料装得满满的。
临走又从附近采购了大量日本特产,当地商户谁和光明寺走得近,或者说大谷光道推荐了谁,谁的货物自然就能进入采购名单。
对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中的日本商人而言,大谷光道简直就是活财神。不知道是景阳皇帝忘了还是没多想,居然没在圣旨上注明海贸数量,也就是说每年不限量,可以随便买卖。
兵库津和大阪,哦对,兵库津就是神户的前身,这两个地方的日本商人以追求纯粹商业出名。啥国家民族,在他们眼中都是浮云,哪怕能多赚一个铜板,立马就能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
有这么一位财神爷在身边,岂能不善加利用。走?呸!哪儿也别想去,谁不同意咱就联合起来,无论拿钱砸还是搞人身毁灭,反正得把人留住。寺庙建好,顺便再把码头扩建一下,然后坐等大明商船停靠,大家一起赚钱!
大谷光道返回日本差不多有十五年了,在大阪神户一带信众颇巨,影响力也挺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的信众里很多都是商人,不太大的事情还能出出力,真到了关键时刻必须随时掉链子,不能完全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