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扯到皇权,儿子又如何?皇帝看重儿子,却又不怎么看重儿子,为什么这么说?如果皇帝死活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那么势必看重儿子。
早年的明君是看重太子,谁让他一直没有儿子出生,但等到他有了好几个儿子后就不一样,想要给皇帝生儿子的人多了去。
有了儿子,皇帝在某些时候还是更看重皇位。
正常情况下的皇帝往往有着很多儿子,儿子多了就不值钱,皇帝更在意自己的权势,大部分君王不会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正是因为看清楚皇帝的心态,姜浩才没有想过再去找什么明君,明君又不是一直很很明理。
事实上明君往往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旦臣子碍着明君的大业,只怕臣子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姜浩十分认同孟子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种心态下的姜浩是万万不可能再去给君王当什么好臣子,吃了一次亏,自然不可能再吃亏。
姜大将军也没有什么感觉,只因为他也不是那种绝对忠臣,一想到自己的长子因为奇奇怪怪的原因死在八皇子手里,就让他对皇帝没有什么忠诚的念头。
皇帝的作为只能说是一个昏君,既然如此他还做什么忠臣?他自己死也就罢了,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把儿孙们带到坑里,就让姜大将军心疼不已。
这么一想的姜大将军根本就没有想过再联系皇帝,反而打算看今上的热闹,今上做的事情自然会有报应。
姜大将军的生活平静,不需要再去战斗,也不需要再去准备军需军备,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陪着儿女长大,孩子们倒是很高兴有父亲的陪伴。
作为一个大将军还是让人收罗朝廷的事情,就听说八皇子最终娶了姜六,让姜大将军确定了一件事:长子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自己人的暗算之中。
姜大将军知道后沉默了良久,决定远离朝廷,只因为对皇帝的作为感觉到了心冷。
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姜大将军还没有接到二子报仇的捷报,就知道一件怪事:皇子们一个个非死即伤,可以说除了八皇子外,就只有那一位皇子活着,但属于全身残废,根本无法为皇帝,甚至都无法传宗接代,也就是彻底废了,活着和死了没有大的区别。
姜大将军接到这个消息,觉得有人值得怀疑:八皇子,只因为最大的得利者就是他,姜大将军听了之后暗笑,就看皇帝怎么做。
有着这种想法的臣子不少,纷纷想要看看皇帝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