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凑近张建国,认真提议道:
“老板,我觉得该把厂里工人按手艺高低分个层级。”
不然到时候不管手艺好坏,大家都拿一样的待遇,手艺差的人会觉得混日子也能拿钱,心安理得不求上进。
而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瞧见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自然也不愿多费力气,长此以往,厂里的生产肯定要受大影响。
李洪这话刚落地,周围的工人瞬间炸开了锅,个个面带惊愕地盯着他。
在那个年代,“分等级”三个字太过敏感,有人当即在心里嘀咕:这不是明摆着搞阶级对立吗?李洪怕不是个反革命分子!
李洪也察觉到了众人眼中的警惕和不满,话刚说一半,就猛地住了嘴,抬手狠狠拍了自己嘴巴两下,慌忙辩解:
“不对不对,是我说错话了!我坚决拥护国家,拥护主席,绝没有别的意思!”
张建国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李洪这番话看似莽撞,反倒点醒了他。
如今公社体制早已取消,办工厂就得讲究实际,薪资分配自然要根据工种难度、工作量大小来定,这样才既合理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见张建国没有责怪自己,李洪又壮着胆子补充:
“不如就推行按劳分配,手艺稍差的工人,就让他们做裁剪、锁边这类简单上手的活儿;那些需要精细缝补、处理复杂纹路的工序,就交给手艺好的师傅,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肯定能解决!”
张建国连连点头,李洪的提议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路的大门。
他忽然想起前世在现代工厂见到的流水线作业模式:一条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只专注于衣服制作的一道工序,有人专门裁剪,有人负责缝纫,有人专攻钉扣。
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把熟练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这样分工明确,做出来的衣服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专人打磨,质量自然有保障,效率也高得很。
如今自己的服装厂正好能借鉴这套方法,纺织衣物时,那些技术要求不高、重复繁琐的基础工序。
比如布料裁剪、简单锁边,交给手艺普通的工人;而藏线技巧、边角精细缝补、复杂花纹缝制这些吃技术的环节,就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