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出游变出访

第744章 出游变出访

即将上船时,贾琏被圣旨叫住了,并且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代表中央帝国出访欧洲!

八旬老汉没想到,各国政府也没想到,这位离开政坛十年的老人,再次出现。

贾琏依旧是那个靠谱的首辅,接到圣旨之后表示领旨!

新客轮没做成,坐上了一艘新式铁甲舰直隶号,随行的还有两艘巡洋舰,三艘战舰组成编队,前往欧洲访问。

铁甲舰直鲁号作为帝国最新锐的战舰,排水量八千吨,装备六门305毫米口径的大炮,以及副炮若干。

这是帝国工业实力的结晶,当今世界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

为了迎接被称作帝国海军创始人的贾琏,整个海军高度重视,在天津港搞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

以上消息都是能报导的消息,不能报导的内容为,传旨的内侍口述皇帝的意思,作为帝国最具影响力的大臣,陛下希望贾琏还是别去东华了。

怎么说呢?这事情还是有讲究的,东华方面这些年一直在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种论调,就是两国应该是平等的!

从皇帝的角度看,东华只能是藩属国,不能是别的。

为了显示对贾琏的重视,皇帝特意派了两位优秀的宫女随行,专职伺候贾琏。话怎么说呢,这两位不能不要。皇帝赏赐的,不要都不行。

毕竟现在说难听一点,贾琏是个鳏夫。

战舰离开渤海之后一路南下,沿途各地海军纷纷派遣战舰护航并迎接。

消息传到欧洲之后,各国政要纷纷解读贾琏此次领舰队出访的政治意义。

是炫耀武力,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这后面的真实用意,可谓是雾里看花。

从欧洲各国政要的角度看,贾琏当政时期,对待欧洲的态度是经济上保持接触,政治上保持距离,几乎不掺和欧洲事务,除了沙俄这倒霉孩子。

但贾琏执政期间的策略,整体上是对外扩张的,各种技术上对欧洲也进行了封锁。

贾琏退休之后,中央帝国的内阁对欧洲政策出现了松动,贸易上对一些技术敏感设备也不封锁了。

对于欧洲人在中央帝国的行动,也不太约束了,不像以前,只能在广州和京城等城市活动,不得擅自离开深入境内。

在欧洲人看来最重要一点,就是中央帝国重启贾琏,是不是对欧洲政策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空中央帝国的科技领先,军事强大,成为了欧洲各国学习的目标,他们想方设法的搞到新技术和新设备。

贾琏在内阁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中央帝国对欧洲贸易技术上唯一还在严防死守的,就是茶叶丝绸瓷器老三样了。

丝绸和瓷器倒也还好,茶叶是真的不能没有。

这几年欧洲各国的关系趋于缓和,原因是各国都在内部高速发展的阶段,外部的利益之争暂时比较克制。即便是沙俄,也开启了改良。

当然沙俄的改良主要是引进了机器设备搞生产,并非制度上的改良。

至于欧洲人对于中央帝国制度的研究,则是各种结论都有。主流观点,高度集权的中央帝国,效率上肯定是远远高于欧洲的选举制度。

相较于欧洲的政客,中央帝国的官僚们有明确的责任制度,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选举产生的不一定是政治家,更多的是政客。

政客代表的是背后的利益集团!由政客组成的政府,天然带有内部利益的争夺。

欧洲各国很紧张的等待著贾琏的到达,希望从他的口中,能得到关于中央帝国对欧洲政策的调整信息。

直隶号抵达李家坡补给煤和水的时候,接到了一封来自皇帝的电报。由太子领衔的新一轮的整顿吏治活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