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母亲给女儿下跪一幕,我失声痛哭(组图)

发布时间: 2021-02-01 10:31:36 来源: 长春生活网 栏目: 娱乐圈事 点击:

冯小刚:母亲给女儿下跪一幕,我失声痛哭(组图)

冯小刚:母亲给女儿下跪一幕,我失声痛哭(组图)

A" class="area">

冯小刚:母亲给女儿下跪一幕,我失声痛哭(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4日10:04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中小
徐帆那一跪让人泪流满面

  “作为一个母亲,如果真是有愧于对方的话,会用一个自己认为最真诚的方式去道歉,我觉得只有这种方式道歉才能释怀。”在《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李元妮在危急时刻选择了救儿子,放弃了女儿。32年后,当她面对劫后余生的女儿时,一边道歉一边向女儿下跪……

  这个场景,让观众们为之心痛。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也说,徐帆(在线看影视作品)那一跪,让他在拍摄时忍不住失声痛哭。然而徐帆认为,只有这样一跪,才能让这位母亲释怀,而这一跪,完全是她拍摄时的有感而发。也许,影片结尾时的那句台词,正好道出了这位母亲最真实的心声,她对女儿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拍这部戏时,

  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事儿

  向女儿下跪,是有感而发

  剧情:长大成人的方登在汶川遇到了弟弟方达,她终于原谅了母亲,同弟弟一起回到唐山。走进房间,她看到墙上还挂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时,李元妮走来,用颤抖的声音说:“妈给你道个歉吧。”说着就跪了下来,方登终于忍不住,也跪了下来,和母亲相拥而泣。

  记者:在片中母女相认时,你的一跪像火山爆发似的让所有人泪水狂飙,请问这一跪是怎么来的。

  徐帆:我自己演的,完全是有感而发。作为一个母亲,如果真是有愧于对方的话,会用一个自己认为最真诚的方式去道歉,我觉得只有这种方式道歉才能释怀。

  剧情: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石板下,要救一个就得翘起一边,但另一边那个就会被重压。纠结之下,李元妮选择了儿子,而头脑清醒的女儿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记者:两个孩子都压在石板下,最后你决定救儿子,是为什么呢?

  徐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其实我当时想得很简单。当时听不到女儿的声音,不知她是死是活,儿子一直说“妈救我,我想出去”,我受不了这个声音,我只能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决定,不然救援队就走了。

  记者:电影里,你对儿子充满期望,对女儿充满愧疚,在生活中你是怎么教孩子的?

  徐帆:我觉得严厉和关爱只是对等的,只是严厉,关爱不够的话,孩子会疏远你的,现在小,你可能还感受不到她心里的变化,但你一定要从小这样对她,你要让她慢慢地感受到你是要跟她交朋友,而不是一个啰嗦的长辈,我不想啰嗦。

  4分钟地震场面忠于真实

  剧情:地震前,天气非常热,方登、方达在小床上正睡得香,李元妮、方大强两口子正在大卡车上亲热,突然山摇地晃,李元妮疯狂地向家里跑,她要冲进正在垮塌的房子去救孩子,而方大强一把把她拉了出来,自己冲了进去……之后,残垣断壁之间满是尸体,满是受伤的人。李元妮抱着丈夫的尸体痛哭。

  记者:观众对4分钟的地震场面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没有真实情况惨,一种是觉得太可怕了。你怎么看?

  冯小刚:拍大地震的时候,地震拍得要真实,人的情感要拍得真实,我就是围绕着这两个真实来讲、来拍。而地震场面的依据,一个是有一些纪录片,还有一些地震的亲历者他们告诉我大概是什么样的,都是有来源的,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唐山大地震》剧照

  记者:有一些观众觉得你展现的自救场面太少?是您觉得影片主要是展现震后人们心灵重建的过程比较重要?

  冯小刚:我这部电影确实更关注的是人们对亲情的依赖和思考,但我的电影承担不了“心灵重建”这个帽子,被地震摧毁的房子可以重建,废墟也可以被清理得了无痕迹,那种创伤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灾后重建就可以轻易愈合的,我用电影《唐山大地震》带着大家经历唐山人民曾经经历的一切,但我不负责心灵重建。

  我拍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老人,他每隔三天就去地震纪念碑前对着孩子和妻子的名字蹲上半个小时,我就不建议他来看我的电影,因为我不想让他再经历曾经的那种痛苦。

  记者手记》 老天爷是长眼睛的

  当拿到这次《唐山大地震》首映活动流程的时候,我不仅抱怨,片方真的很会挤时间。11号晚上到北京,12号上午坐大巴去唐山,活动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半,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3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北京也都半夜3点了。13号上午9点半又有看片,下午是新闻发布会……

  但一到唐山,当我看到那座刻着24万地震遇难同胞名字的纪念碑时,突然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感觉。这一次,我想,我的文字一定不会围绕那些星光熠熠的明星,因为有太多太多老百姓的故事等待着倾诉。

  冯小刚说,看了影片不哭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就没掉一滴眼泪,我给自己列了很多解释:对剧情和哭点了如指掌,失去新鲜感;上万人在体育场里看电影的氛围让我很难投入……

  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偌大体育场内,有那么多人在流泪,有些人甚至不能自拔。

  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记者,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年轻,没有孩子,你体会不了当妈妈的滋味。”或许这才是我没哭的真正原因。

  11号彩排的时候,唐山一直下着雨;12号万人首映式开始前,雨停了;等到凌晨12点首映式结束,突然又下起了大雨,刚才还坐满观众的体育场瞬间就变成了“湖泊”。

  大家都在说,这是那24万受难同胞在看着我们呢。突然想到了冯小刚说过的一句话,老天爷是长眼睛的。

  群众演员在现场裹着大衣等候拍摄

  震后大雨那场戏,大家都很投入

  18岁时在京经历唐山大地震,拍它是缘分

  “为什么想拍这个电影?其实是和唐山的一个莫大的缘分。”冯小刚说。

  虽然冯小刚没有在唐山经历过大地震,但1976年,18岁的冯小刚住在北京。那天晚上醒来,听到屋里所有东西都在响。他被妈妈推着往外跑,一步好几个台阶地往下奔,从没想过自己能跑那么快。跑到楼下,才发现很多大人都没穿什么衣服。之后,他开始给家里搭地震棚。别人家人手很多,他是单亲家庭,家里就妈妈、姐姐和他,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己身为儿子,终于派上了用场。
徐帆与冯小刚夫妇

  2007年,唐山市政府决定投资拍摄一部关于大地震的电影,纪念31年前地震中的逝者,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很自然地找到了冯小刚。

  其实,冯小刚在2005年看到了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时,就有把它搬上银幕的冲动。但受制于这个项目所需的巨额投资,他一直没敢碰这个故事。2007年的秋天,当张宏森找到冯小刚时,这部小说又在他心里复活了。

  群众演员都来自唐山

  在大雨中真摔流血

  《唐山大地震》片中的群众演员全部来自唐山,大多有过家人在大地震中罹难或幸存的经历。根据拍摄计划,在拍震后戏份的时候已是十月,已经比较冷了,但影片反映的是七月份的事情,很多群众演员穿的是裤衩背心。拍摄那场戏(震后大雨)时,因为很多人要布置在很多的位置上,一开始就得一直下雨,看得人很不忍心。即便面临如此艰苦的条件,所有群众演员依然毫无怨言坚守阵地。回忆起那场戏,张国强也特别感同身受,他说:“有一个男群演给我印象特别深。他穿一个大短裤,白色背心,本来晃一下摔倒就行了,但他完全是真摔,流的全是真血,佩服他。”

  技术团队经常吵架,

  大导演也被威胁

  大部分资金,都“烧”在了地震的镜头上。为了拍摄特效镜头,有套从国外租借的设备特别贵,租金原来是一天两万美元,后来砍价到一万美元,租三天;谁知赶上下雨没法拍,“原来说是三天,后来是十天,一天天钱就出去了。”

  “联合国”的几个技术团队时常意见不合,欧美团队经常看不起韩国技术,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有时他们发火还会威胁冯小刚:“如果你听对方的,我就不干了。”冯小刚不得不当起和事佬,“拍这种片子,你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做这些。”特派唐山记者 薛姣 采写 (来源:重庆时报) (
本文标题: 冯小刚:母亲给女儿下跪一幕,我失声痛哭(组图)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长春生活网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Top